当前位置:光阴小说网>都市言情>苟在明末当宗室> 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掘地攻城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掘地攻城(1 / 2)

盛京破了!

王晋武领兵进攻盛京,盛京可不是普通的城池,它不仅是大明之前的沈阳城,更是现在建奴的京师。

自努尔哈赤攻占沈阳后就把这个地方成为了当时后金的都城,等到皇太极继任大汗后,皇太极之后称帝,特意把沈阳改称为盛京,并对盛京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修筑。

数十年下来,盛京城的规模和坚固程度完全不亚于关内的那些大城,而且其城中不仅拥有八旗的主力军队,更储备着不少物资,哪怕王晋武带着大明最能打的部队还包括强大的火器,要想短时间攻破这座城池也不是那么容易的。

多尔衮的判断不能说错,只要他坚持下去,在城中物资消耗完之前明军想拿下盛京很难。而且这些日子的攻城也证明了这点,明军付出了不小的伤亡,但盛京依旧掌控在多尔衮的手里,打破盛京实在是太难了。

为此王晋武只能采取其他办法,既然用传统的攻城战术难以奏效,那么就只能采取别的法子了。这个法子不是其他,就是掘地攻城法,掘地攻城古就有之,在不能正面攻破城池的情况下,通过掘地挖地道然后派奇兵沿着地道潜入城中,然后在攻城最激烈的时候突然发动,里应外合拿下城门。

但王晋武的掘地攻城和传统的掘地攻城有着本质上的区别,他所采用的掘地攻城战术不是把地道直接挖进城内,并派奇兵争夺城门。他的掘地攻城是采取从城外挖掘地道抵达城墙下,然后通过在城墙下埋设火药桶,以此炸塌城墙的手段。

说起这个法子还要提到张献忠,最初提出这个办法的人就是这位曾经大名鼎鼎的“八大王”。

当初皇太极领兵围攻锦州,总参议府(部)在吴襄的主持下召开了一场对辽东战事的兵棋推演,张献忠降了大明后,皇帝并没给他实职,但考虑到他的情况在总参议府给了他一个参议的职衔,所以张献忠当时也参与了这次兵棋推演,并在吴襄的要求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。

相比其他人,张献忠当时以自身代入皇太极的角色,对如何进攻锦州提出了一系列的看法。这些看法大部分都得到了大家的认同,但其中有一些却让人不以为然。这就包括张献忠第一次提出了面对锦州这样的坚城,可以采取掘地攻城,以火药爆炸打破城墙的战术。

这个战术听起来实在是匪夷所思,而且考虑到皇太极当时根本无力这么做,毕竟皇太极的火器部队有限,火药储备也不多,如果需要采取这样的战术,必须使用巨量的火药才行,以建奴的能力根本就做不到。

但在事后,作为总参议府一把手的王晋武仔细看了当时讨论的记录内容,对张献忠所提出的这个建议印象极为深刻。为此王晋武还曾经和朱慎锥探讨过这个问题,记得朱慎锥表示过对张献忠所提出的掘地攻城战术颇为赞赏,并且提出了在未来战争中如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尝试的建议。

这件事王晋武记得清清楚楚,不过在之后好几年中都没机会尝试过这种战术。直到这一次王晋武被任命为辽东战场的最高统帅,领兵进攻建奴,历经近三月的大战,明军最终兵临盛京城下,看着面前高大坚固的城墙,王晋武脑海中突然就回想到了这个法子。

虽然现在明军占优,可要按照传统的攻城战术要拿下盛京不是那么容易的事,而且这样的战术攻城一方需承受极大的伤亡。此外,明军虽对这一次大战做了数年的准备,朝廷早就调集了巨量的物资作为后盾,可随着战线的拉长,明军的后勤压力也是极大的,毕竟无论是靠人力牲畜运输,或者是通过海运把物资从山东运到辽东腹地,再运往前线,其中的路程可不短,耗费也是极大。

别看明军这次大战出动的主力部队仅十五万人,可这个人数仅包括战兵的数量。假如把负责后勤的民夫和其他人力全部算进去的话,何止这个数字?而且大量物资的运输,明军还必须派出部队进行保护粮道,以避免遭到八旗兵的偷袭和拦截,再加上远道而来的人吃马嚼,损耗是相当大的。

现在可不是二十一世纪的时代,既没有火车也没有汽车更不可能有飞机空投。前线每日消耗的大量物资都是要靠着后方运来的,随着战线越长,战争持续的越久,这物资的消耗就是一个天文数字,哪怕是二十一世纪同样也是如此,战争完全是拿着钱来堆的。

从这点来说,不仅多尔衮承受着极大压力,王晋武同样也承受着这样的压力。而且战争拖的越久,后勤的压力也就越甚,一旦后勤出点问题,由优转劣不是没有可能的。

在古往今来的战场中,类似的情况不是没有发生过,对此王晋武格外重视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

光阴小说网